隨著曹操的消失,荀彧、郭嘉幾人一個個也跟著消失。
他們的輝煌是起于追隨曹操。
曹操已去,他們也就如這世上塵土一抔,散落滿地,猶如明珠蒙塵,再無光亮之時。
魏王,且慢行,待吾等追隨汝一道
人影消散的黃河邊,只剩下姜煙一個人孤單單站著。
天地悠悠,亂世不足一提。
只他們曾留下一個個膾炙人口的故事,豐滿著華夏名士、名將、明主的骨肉氣血。
讓中國古代的亂世依舊區別于世界其他國家。
忠,是這場六十年亂世的骨。
義,是這亂世中每個人的血液養分。
古往今來,最忠義之事如何,端看三國如何
“姜姑娘”劉備伸手在姜煙面前晃了晃,見她回過神來,這稍稍松了口氣。
“我沒事了,謝謝。”姜煙道。
再看周圍,一片荒郊野外,山路還十分崎嶇。
旁邊的劉備鞋上全是泥巴,關羽和張飛也沒有好到哪里去。
“你們這是要去哪里”姜煙還是第一次看到劉備如此狼狽。
劉備指著前方,說“去找先生。”
此地便是隆中。
前方就是孔明
和姜煙想象的不同,諸葛亮的茅屋并沒有窮酸破敗。
相反,其實小屋雖不豪華,卻非常田園風氣。
是姜煙那個世界的年輕人看了都向往的農家小院。
墻角還有幾朵叫不出名字的野花兒,只有小小的花苞,還未到開花的時候。
但頗有幾分野趣。
站在門口隱約可以看見,屋后還有開辟菜園,只是上面暫時還看不出來會種什么。
路上的時候,姜煙從張飛口中得知,這是劉備第三次來隆中拜訪諸葛亮。
“徐庶幾次三番在將軍面前引薦孔明先生,言語中頗為敬佩,直說孔明先生是有大才之人。將軍心中好奇,便多次來往。”張飛說話甕聲甕氣,像是在刻意壓低自己的聲音。
這也是張飛故意如此。
他們畢竟是站在人家家門口,院子里這扇籬笆門,什么也擋不住啊。
姜煙有點意外。
三顧茅廬這個成語和故事可是進入了義務教育的語文教材里。
她一直都以為,劉備會來找諸葛亮,其實就是因為諸葛亮聲名遠揚,劉備看重人才,又敬重有賢德的人,這才多次前來拜訪。
可現在看來,情節差不多,但是流程好像不大對啊。
“孔明先生的確有大才,但他早些年性情有些不喜與人來往,又在隆重隱居。聲名遠揚”關羽低聲解釋“其實不大可能。”
若非徐庶多次引薦,劉備就算再注重賢才,也不至于放下手里的事情,三天兩頭的來拜訪一個隱居的文人。
小院門扉推開,初春還穿得相對厚實的諸葛亮走出來。
“姜姑娘,這場戲,看得如何”諸葛亮說完,伸手請幾人進去。
關羽和張飛在門外守著,屋內只有劉備,諸葛亮和姜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