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煙沉默了。
蒲松齡一腳踩在鬼臉上,唱歌的聲音驟然散去,他帶著姜煙往旁邊走“就不要計較這么多了。但是這幻境當真玄妙無比,猶如進了桃花源一般。”
富有想象力的蒲松齡在姜煙來之前單獨就試過了許多幻境,各個都是栩栩如生。
走出那一片黑暗,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個院子。
“我少時家境尚可,父親做了些小生意,倒是餓不壞。”蒲松齡身形也跟著變小,坐在院子的一把搖椅上,順手拿起旁邊的書,然后腳尖一點,在椅子上搖搖晃晃的看著書。
比起那些還要懷念一下從前的人,蒲松齡這適應的狀態不要太好
正房的簾子掀開,一個中年女人走了出來“大太陽下看書,你爹說了這對眼睛不好。”
蒲松齡放下書,抬著頭看向女人“知道了,娘”
“娘”姜煙看去,那個女人已經轉身進了廚房在灶臺前忙碌起來。
相比前面的幾個人,都是清初人士。
不論是朱耷還是洪升,亦或是納蘭容若,他們的人生里都帶著淡淡的悲涼。
像是初秋的寒風,帶著水汽。
那股涼絲絲的感覺,仿佛要深入肌理。
可蒲松齡不同。
他就站在大太陽下。
一樣的戰亂,他卻在蒲家莊的太陽下恣意生長。
“走。”蒲松齡微微抬著下巴,對姜煙說“帶你去玩。”
姜煙之前經歷了三個人滿是悲憤哀傷的人生,冷不丁遇上一個活潑的,都有些不大習慣。
跟上蒲松齡后,看到的一幕簡直驚掉她的下巴。
那個清代杰出文學家,為什么蹲在旁邊看小孩玩泥巴
“叔,你昨天答應了我要講那個故事的,現在怎么樣了”蒲松齡從口袋里摸出自己也藏了很久的糖塊,在手心里丟了丟。
幾個小孩的目光幾乎黏在了糖塊上,腦袋也跟著糖塊上下的搖晃著。
“我可是你叔,我怎么會騙你呢”面前看起來只有六七歲的小孩一本正經道。
然后伸出手來“但是你要先給糖,給了糖我才說。”
蒲松齡好笑,裝作要把糖給小孩的樣子“那我們可說好了,我給糖,你說故事。你要是不說”
小孩倒也有骨氣,還要面子,叉著腰抬起頭看著面前的蒲松齡“我是長輩,長輩說話不會言而無信的。”
姜煙在后面都聽得快笑死了。
蒲松齡現在怎么看也都有十三四的樣子,結果被一個六七歲的小孩以長輩的身份許諾,怎么看怎么奇怪。
只是,小孩還沒有拿到糖,遠遠就聽見有人大喊“狗娃,你還不去讀書,你今天不寫完那些大字,我明兒個就讓你爹來跟你說”
揮著搟面杖的女人站在家門口。
方才還盯著糖果看的小孩頓時作鳥獸散,那個自稱是長輩的,更是苦著臉朝女人的方向走去。
姜煙真的有被刷新認知。
所以,古往今來,家長們“勸學”的方式那都沒有變過
清朝是這樣,幾百年后也是這樣。
搟面杖真是北方家中必備之良品,文能搟面,武能勸學。,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