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面前是一條通天大道。
為什么不走
姜煙沒有說話,只嘆“我算是明白為什么后世那么多人都推崇諸葛武侯。”
諸葛亮面前也是一條通天大道,他卻選擇扶持阿斗,以一句“鞠躬盡瘁死而后已”,為蜀地夢想奮斗一生,也成全了自己和劉備的君臣之義。
但那是在國。
趙匡胤生在五代十國。
見得更多的是君殺臣,臣反君。
黃袍加身,他都算不上是第一人。
趙匡胤只是輕哼,帶著微妙的不屑和自哂。
“我的確做不到如諸葛武侯那般。若是世宗還在,我定然是周朝勇將忠臣,可世宗不在,如今人心惶惶,王綱不振。我投軍為出人頭地,而不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既如此,我便自己為刀,他人為魚肉。”
隨著趙匡胤的聲音落下,屋外的月光淡去,隨之而來的是一輪圓日。
趙匡義和趙普領著將士來見趙匡胤,將早就準備好的黃袍披在趙匡胤的身上。
幾次推拒后,姜煙聽著一聲聲萬歲,站在后面看趙匡胤的背影。
他這一路走得很穩,也很雀躍激動。
這條稱帝之路,除了韓通出來阻擋被王彥生發現并斬殺后,再也沒有半點力量,阻擋趙匡胤稱帝。
而趙匡胤也做到了如之前對姜煙所說的那般。
與其他兵變不同。
趙匡胤約束兵將,并沒有出現任何破壞和劫掠。回到開封確定帝位后,就令兵士解甲歸營,不曾驚擾百姓市井。
從頭到尾也只殺了韓通一家。
相比后唐入主洛陽時燒搶不息,后周的郭威入開封后的殘破之景。
無奈的想一想,這至少對開封的百姓來說,是一樁好事了。
姜煙站在人群末端,看著趙匡胤登基稱帝,群臣百姓跪拜,高呼萬歲。
大宋,也在這一聲聲的萬歲中,正式登上歷史舞臺。
之后,趙匡胤平息了李筠和李重進的叛亂,在與趙普商議后定下先南后北的策略。
公元962年,趙匡胤以“假道滅虢”設計,收復荊南、湖南兩地。
公元965年,孟昶舉城投降,后蜀滅亡。
公元971年,劉鋹投降,南漢滅亡。
公元975年,李煜投降,南唐滅亡。
公元976年,趙匡胤于萬歲殿駕崩。其弟趙光義繼位。
姜煙坐在宮殿的臺階上,眼前一幕幕都是宋軍奮勇作戰,平定南方諸國的畫面。
也有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一幕幕。
強干弱枝的大宋,它的開頭并不怎么漂亮。
相比歷史上其他的朝代,甚至還有欺負孤兒寡母之嫌。
可它在趙匡胤的手中,終結了五代十國的混亂,遏制了武人的兇狠,使文脈得以暢流,百姓得以喘息。
姜煙站起身,拍拍衣服后面的塵土,轉身看向萬歲殿。